<acronym id="ccqk3"></acronym>

<var id="ccqk3"><output id="ccqk3"></output></var>
    1. <var id="ccqk3"><sup id="ccqk3"></sup></var>

      <var id="ccqk3"><sup id="ccqk3"></sup></var>
        <video id="ccqk3"></video>
        <acronym id="ccqk3"></acronym>

        前沿動態
        新著 丨 鄭澤綿《誠意關——從朱子晚年到王陽明的哲學史重構》出版暨目錄
        發表時間:2022-10-31 18:57:26    作者:    來源:“教化儒學”微信公眾號

        鄭澤綿著,人民出版社
        2022年

        內容簡介
           宋明理學中最重要的轉折,莫過于從朱子學向陽明學的兩大范式之間的轉化。對此思想史巨變,傳統的敘事的解釋是:青年王陽明為效法程朱理學的格物窮理而去格竹子之理,七天后病倒,等到他謫居龍場時方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最終反求諸本心,確立心學的立場。事實上,朱子與陽明最大的分歧不在:理的來源是在內還是在外,而在于如何確證自己的道德信念為真、如何確認自己的道德動機是純粹而無自欺的。最終是“誠意”的問題。因此,本書作者提出“誠意”中心說:以此中心重構這個范式轉化的歷史。
           本書以誠意與自欺問題為中心,重構從朱子晚年到陽明的哲學邏輯進程,以“誠意史觀”兼容和取代“格竹敘事”。朱子批評象山學派有自欺的危險,這令他更關注如下問題:誠意如何可能?自欺如何診斷?格物致知之后為何仍須誠意?這些問題困擾著晚年朱子,使之不得不反復修改其《大學》誠意章注,直至臨終前三天。而陽明的知行合一、致良知與四句教等思想都可以看成心學對該問題的逐步解決和對朱子的回應。本書系統地詮釋了陽明哲學,在保持良知的先天性的基礎上,揭示良知的開放性,探討良知與經驗如何結合、良知如何呈現于時間意識中,闡發良知與誠意之學對儒佛互動、中西文明互鑒的意義,將良知與誠意之學溯源到灑落與光風霽月的人文理想。

        作者簡介
           鄭澤綿,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武漢大學學士、碩士,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曾兩度到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的 Dahlem 人文研究中心從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起任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2018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做學術訪問。主要研究領域為朱子學與陽明學,也廣泛關注老莊哲學、魏晉玄學、儒家與佛教互動史以及比較哲學,在《文史哲》《哲學動態》《中國哲學史》《東吳哲學學報》以及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 Dao , Asian Philosophy 等中英文期刊發表過論文多篇。

        目錄




        Copyright © 201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中國哲學史學會
        欧美人妻精品视频
        <acronym id="ccqk3"></acronym>

        <var id="ccqk3"><output id="ccqk3"></output></var>
        1. <var id="ccqk3"><sup id="ccqk3"></sup></var>

          <var id="ccqk3"><sup id="ccqk3"></sup></var>
            <video id="ccqk3"></video>
            <acronym id="ccqk3"></acronym>